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,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当代杂技剧《化·蝶》3月5-7日于广州大剧院歌剧厅正式首演!该剧售票期间,观众反响热烈,2月6日开票1天后,门票便已售过半,后又因观众的呼声与支持,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3月7日再行加演,广州大剧院称,岭南本土院团是首次获得如此优秀的票房成绩。
演出期间,观众掌声如潮,据统计,单是一场表演,观众鼓掌次数已达近80次,可见演员与服化道、舞美之配合干净利落,剧目之生动饱满,情节之扣人心弦。
得以获此成就,其创作和演出团队可谓功不可没。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、编剧喻荣军、艺术指导宁根福、作曲祁岩峰、舞美设计秦立运、服装造型设计李锐丁、灯光设计秦念锋及刘凤恕等国内顶尖艺术家共同参与精心制作。
由广杂总经理兼艺术总监“东方天鹅”吴正丹携其黄金表演搭档、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魏葆华领衔主演,与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100余位中青年演员联袂演出,以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亘古梁祝传说,具有极高的艺术品质和审美价值。
用雅俗共赏的综合表演艺术
打破刻板印象
杂技在多数人心中仅是高难技艺的展现,除了惊险刺激便再无更多印象。但当代杂技剧《化·蝶》将传统的梁祝爱情故事作为主线,加入破茧化蝶的情节,甚至一直延伸到当代的城市生活,展示了庄周梦蝶、物我两忘的境界,使得全剧更加丰满、情趣、曲折和意像。
同时,该剧还将杂技、舞蹈、戏剧等多元艺术珠联璧合,通过当代舞台表演形式化“技”为“剧”,为杂技动作赋予了更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文学意味,用唯美大气、如梦似幻的精彩表演打破刻板观念,让更多观众意识到,现代化的杂技不再是单纯炫技,而是能与西方典雅芭蕾媲美、具有国际化审美的综合表演艺术。
杂技剧《化·蝶》的适宜观看群体亦十分广泛,可谓老少皆宜,虽其中含有极致的戏剧张力以及全新的文学艺术高度,但于观众而言,该剧并不是抽象遥远的“阳春白雪”,而是通俗易懂的视觉盛宴,帷幕掀起,是诉不完的情思,一曲舞毕,是叹不尽的情失。
此外,其呈现出的时尚、震撼的舞台表演,刻画出的梁祝诗和远方般超脱世俗拘束的纯粹爱恋,也能给予年轻观众耳目一新、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。
当代杂技剧《化·蝶》
是如何“破茧成蝶”的
要问《化·蝶》从幕后走到舞台上花了多久?答案是一整个四季。在3月首演前,《化·蝶》剧组便经历了一年多的辛勤创排,主创团队从2019年底开始筹备,不断想象如何能在杂技动作与戏剧表演之间形成互补,又怎样可以把杂技与其他艺术门类分毫不差地结合,经过数十上百次的思想碰撞,《化·蝶》雏形逐渐形成。
2020年9月,主创人员与杂技演员们走进排练厅,为期7个月的刻苦训练正式展开。排练期间,很多演员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戏剧表演,故情感表达成为了导演和演员需要共同攻克的一大难题。
另外,为使每一幕的剧情能够清晰传递给观众,快速将观众带入情境,整场表演足足加入了32项杂技节目,其中不乏大量群体节目,从而对整体默契度和演员动作熟悉度也有着极大考验。
好剧非一日练就,耀眼非一日成就。种种困难浮现于眼前,而解决方法唯有一遍遍不停地调整和练习,练出肌肉记忆、调出情感节奏,其中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言。
首演前夜,排练厅依旧音乐不断,至今演员们已经把表演动作训练了上万次,全剧也已联排30次,只为《化·蝶》在舞台上完美呈现。
展望未来,《化·蝶》
正向远处稳步飞舞
3月首演的圆满落幕,也正为杂技剧《化·蝶》开启了巡演新篇章。据悉,该剧创演单位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计划陆续前往佛山、深圳、江门等地进行省内首轮巡演,随后再扩大辐射范围至国内,到北京、上海等多省市开展表演,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,共赏唯美创新的多元艺术,重温穿梭千年的旷世蝶恋。
待国外疫情缓和、文娱市场复苏之时,该剧院还将把《化·蝶》带到更多不同的国家,让本土剧目登上国际舞台,向世界观众展示中国杂技艺术的魅力,用奇“技”创造奇迹,用实力创造实绩,为广州、为祖国争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