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杂技 | 杂技小科普系列之出访比赛
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由摩纳哥大公国国王雷尼埃三世于1974年创办,每年举行一届,已成为国际马戏界顶尖赛事之一。该马戏节最高奖项是“金小丑”奖,被誉为马戏界的“奥斯卡”。该马戏节为不同社会制度、不同文化背景、不同肤色、不同宗教的马戏人搭建了一个大舞台,使他们聚集在这里展示技艺。这个马戏节较之“明日”世界马戏节不同的艺术风格是特别重视继承、捍卫和发展包括杂技、驯兽表演、滑稽三种表演形式的传统马戏。
法国“明日”世界马戏节创办于1977年,每年举行一次,比赛评选出的最高奖是(法兰西)“共和国总统奖“。该马戏节最大的特点是张扬个性化的创意和表演,并以此成为世界最重大的马戏赛场之一,被誉为“世界马戏艺术发展的风向标”! 国际赛场高手云集,各领风骚。多年来,中国杂技节目在摩纳哥及法国赛场上屡屡收获奖项,技巧难度更是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。我国自1981年首次参加第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至今,共获得15个“金小丑”奖;同年参加法国“明日”国际马戏节至今,共获得18个(法兰西)“共和国总统奖”;两种奖项总数均在所有参赛国家中名列前茅。(2018年,上海杂技团《突破—抖杠》《攀登—集体造型》获第42届蒙特卡罗国际马戏节“金小丑”奖)(2020年,广州杂技团《升降软钢丝》获第41届“明日”国际马戏节“共和国总统奖”) 1981年,中国派出参加第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的节目是来自重庆杂技团的《坛技》,获“瑞士马戏俱乐部”奖(特别奖)。最早获“金小丑”奖的中国杂技节目是武汉杂技团的《顶碗》。1983年12月,武汉杂技团代表中国参加第9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。经过两轮四天的激烈比赛,武汉杂技团青年演员李莉萍表演的《顶碗》以其高超的技巧、柔美的风姿和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征服了整个赛场,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130多名高手,贏得了第一个“金小丑”奖。 最早获“共和国总统奖”的中国杂技节目是1981年在第5届法国“明日“国际马戏节比赛中广州杂技团戴文霞、蔡淑慈、饶祥生表演的《顶碗》。演员把顶碗技巧和梯子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,用“人”字形梯来串联三人顶碗的技巧,把多种对手顶碗的动作展现于高梯之颠,抓住了难度大的上下高梯技巧,更加突出了顶碗造型的艺术效果。表演时,底座演员既要承担两个尖子演员的体重,又要协调三个人的重心求得平衡;尖子演员不用保险绳上、下高梯,且在离地面6米多高的梯子上表演顶碗,场面极为壮观。
法国“明日”世界马戏节之所以叫“明日”马戏节,就是因为它推崇创新,召唤马戏艺术的“明日”。所以中国的杂技节目要想在“明日”赛场夺冠,必须符合该马戏节鼓励创新的宗旨。参赛节目是否能够在表演形式、编排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,引领传统走向“明日”至关重要。杂技团体在培养参赛节目时就需要特别注意“二度创作”。法国“明日”世界马戏节中国协调人宓鲁老师曾说:创新需要勇气,更需要智慧。选择拥有“好胚胎”的节目,再有针对性地为特定的马戏节量身定制节目。 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虽然不赞同过度编排,但也绝不排斥创新,更看好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。在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最辉煌、最让国外观众心悦诚服的中国节目当属吴正丹、魏葆华夫妇演绎的《芭蕾对手顶》。2002年1月,在第26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,《芭蕾对手顶》使中国杂技的震撼力爆棚,很多评委因此而对中国杂技的看法有了颠覆性的改变。传统杂技与西方芭蕾的完美融合,开创了中国杂技的新流派。 “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才能创造永恒”。未来十年,二十年……中国杂技要想技压群芳,除了超高技巧的稳定发挥和拼搏精神外,需要在艺术创新及演员的舞台表演上有更大的突破。“明日”之路任重道远,一代代杂技人将继承与发展老前辈几千年留下来的优良传统,不懈努力,再创辉煌。